
此次活动展出了北京协和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口足书法家、视障摄影师、听障学生创作的40余幅绘画、摄影和非遗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多感官的呈现给大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化。此外,我们还邀请视觉、身体和听力障碍人士代表亲自体验地铁无障碍服务,加深他们对地铁无障碍环境的了解。通过深入互动,双方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残疾乘客的出行需求,持续优化车站服务,共同营造温馨包容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日。北京 – 10月14日,香港地铁在14号线左营站举办“触动”公益文化展。图片来源:京港地铁
我们将创建一个健康艺术画廊,您可以立即“看到”展览。
当走出京港地铁14号线左营站大厅时,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出现在你的面前。本次展览打破了观展时的视觉感官障碍并使艺术变得“可触觉和可感知”。展出的40余幅绘画、摄影等二维作品通过凸起的线条、仿真模型和植物标本的设计,转化为可触觉的三维形式。每件作品旁边都放置了盲文显示器,让视障乘客可以用指尖触摸、看到和感受艺术品的细节和情感。在这里,乘客不仅可以用眼睛欣赏,还可以抚摸鸟模型的羽毛、闻花香,从多个角度体验艺术氛围。
展出的作品中有书法家、口足画家刘京生创作的《凌霄》、《塔子双福》等作品,其风格典雅、古朴、大方。笔虽然是用嘴写的,但却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坚韧。视障摄影师依赖位置和声音感知来构图他们的照片。在他的镜头下,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场景成为焦点,比如地铁检票口、公交车站牌、路灯和角落里的阳光。 《盲路》聚焦于一个坑洼,并配文:“对我来说,回家的路很短,却又很长!”感动人心。 《有些光》捕捉了建筑的光,传递出“不是试图温暖别人,而是照亮自己”的温暖。北京协和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聋人学生的作品也传递出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期间,京港地铁、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官员和乘客代表共同体验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在互动中进一步丰富文化遗产。
2025 年 10 月 15 日今年是第 42 个国际盲人日。 10月14日,京港地铁在14号线左营站举办“感动触动”公益文化展。供图:京港地铁
聆听声音,营造老年友好出行环境
今天,京港地铁总经理刘振明、副总经理杨忠伟及运营管理人员与残疾乘客代表面对面,就不同群体障碍下的出行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对话为京港地铁持续完善无障碍设施、优化服务内容、实现更加精准、人性化的出行服务提供了宝贵建议。
同时,还将开发一种无障碍的“沉浸式”体验。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视力、身体、听力障碍人士代表从方向盘上出发经过站外的椅子坡道和盲道,乘坐无障碍自动扶梯到达地铁14号线枣营站,体验了站内的无障碍设施、设施和服务、购票、安检、候车时间等。体验过程中,乘客代表对体验进行了积极反馈,包括在车站扶手上添加盲文信息,并为平台点餐提供指导。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使用手动标志。乘客的这些建议将为改善地铁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在我们的服务中,我们不断改善无障碍出行环境。
近年来,京港地铁不断推进地铁站内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标识标牌的改造和优化,并在具体实施中积极反映乘客建议。IC服务内容,营造更加友好、便捷的出行环境。
设施改造方面,京港地铁将于年底前完成大兴线高米店南站、黄村站、义和庄站无障碍厕所改造,提升无障碍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布局优化,扶手配置齐全,体验更舒适。今年,四号线西直门站、菜市口站的电梯平台将进行升级改造,方便轮椅乘客顺利通行。为更好地服务视障乘客,京港地铁将继续在车站扶手上增设盲文标识,并在4号线动物园站、新街口站、宣武门站、陶然亭站等4个车站优化盲道通行。添加或移动盲道可确保盲道准确连接到宽体旋转栅门,允许帮助视障乘客顺利航行。
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日。北京 – 10月14日,香港地铁在14号线左营站举办“Feel T”公益文化展。图片来源:京港地铁
在标识优化方面,京港地铁近期完成了四号线西单站标识的全面改造,增加了爱心服务须知、换乘路线、安全提示等内容。我们从引导清晰度、信息集成、视觉统一三个方面考虑,优化客流,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在26个高流量车站,我们增加了带有直观图形信息的“动态引导”标识,让听障乘客更容易导航。此外,京港地铁优化了40个客流量较大车站的宽体门标志,更新了8个车站的自动扶梯标志。第4行和第14行,以及“椅子固定装置”使用说明书已更新。此外,为满足各类旅客需求,今年我们将完成全线226趟列车“双座”信号的阶段性更新。无障碍提升您的旅行体验。
京港地铁总指挥刘祝明表示:地铁不仅是日常交通手段,更是传递城市人文关怀和温暖的重要交通工具。多年来,京港地铁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同时,致力于为广大旅客提供温馨、优质的出行服务。我们积极倾听乘客心声,了解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通过完善无障碍设施、优化标识、推动服务培训,不断提升出行体验。此次慈善文化展的目的一是为残疾人提供展示空间,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呼吁旅客在出行过程中多一些理解、体贴和支持。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乘客的沟通,制定更细化的服务措施,持续开展无障碍文化公益活动,积极致力于打造老年友好型地铁出行空间。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何益海表示,地铁是残疾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地铁无障碍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体验。市交通委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无障碍环境创建。多年来,我们积极关注残疾人的出行需求。时间活动创新地将艺术展览与无障碍体验结合起来,推动交通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规范无障碍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让您更安心地乘坐铁路。 (或更多)
经过三代人的坚持,柯柯亚是如何将沙漠变成“金山”的?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惩治钉枪改装火药枪罪的经典案例。
《沙溢拳》中的斩和月,刚柔相济,铸就武术精神。
历史中国和现代中国如何联系?
阳江是“江”,黄河是“河”。河流和河流有什么区别?是水吗?
放宽公务员录用年龄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中新网评:企业招聘也应放宽年龄限制活动。
历时八年半的“国产潜艇”项目能否如期交付?台防务局长:难啊!
统一的全国市场,这种统一体现在哪里?
财政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全球竞争可控,中国好感度持续上升
陕西“北水南调”背后,水是唯一与经济相连的
70%以上的桂鱼片产自一个叫Yochun的小镇。
在山水之间认识中国,在河流之间
“鸡派哥”热搜背后:平台不应强迫舆论
中新社专访王亚平:“向星”“他的力量”无可替代
前往深蓝色的世界!福建舰艇海试成功,三型舰载机成功起降。
奥运冠军谈张雨菲:让我们再次成为少年